4月25日,在我校举行的推优课堂上,高一年级语文组李建生老师借助 AI 技术,为学生们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《答司马谏议书》赏析课,赢得师生一致好评。
课堂伊始,李建生老师运用 AI 工具,生动展现北宋中期的社会风貌,将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鲜活呈现,让学生们迅速融入那个风云激荡的时代。在讲解王安石与司马光这两位既是挚友又是政敌的复杂关系时,AI 生成的人物关系图清晰明了,帮助学生直观理解两人虽政治主张针锋相对,但仍不失君子风范的高尚情操。
讲解课文时,李老师利用 AI 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,对文中的重点字词、句式进行深度剖析。例如,在解读 “名实已明,而天下之理得矣” 这一关键句时,AI 不仅给出字词的精准释义,还展示了该理念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应用案例,拓宽学生的理解维度。面对司马光对变法 “侵官、生事、征利、拒谏、致怨” 的指责,李老师引导学生借助 AI 查阅大量历史资料,自主探究王安石的辩驳逻辑。学生们通过小组讨论,结合 AI 提供的信息,深刻领会王安石抓住问题本质,从大处高处着眼,以确凿史实和严密逻辑逐条驳斥的高超论辩技巧的精髓。
课堂上,AI 的互动功能也被充分利用。李老师设置了模拟辩论环节,学生们分别扮演王安石和司马光,依据课文内容展开激烈交锋。AI 实时提供相关论据和历史观点,助力学生在辩论中深化对课文的理解,体会古代士大夫对国家大事的担当精神。在探讨王安石坚持变法的决心时,AI 展示了古今中外改革家的事迹,引导学生思考改革的意义与价值,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历史使命感。
课后,学生们纷纷表示,这堂 AI 加持的语文课让《答司马谏议书》不再晦涩难懂,他们不仅深入理解课文内容,更感受到文言文的魅力和古人的智慧。有同学兴奋地说:“AI 就像一个无所不知的助手,帮我们打开了解历史和经典的新大门,学起来特别带劲!”
李建生老师表示,将 AI 技术融入语文教学,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,拓宽学习视野,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。未来,他将继续探索创新教学方法,让语文课堂绽放更多活力。
文图:赵志文
一审:陈东林
二审:蔡宁
三审:李国红